| 中海油资讯

中海油渤海油田:开发、调整、评价无缝衔接

来源:中国海洋石油报

时间:2015-12-24

“通过突出开发、调整一体化运作,渤海油田实现了开发井、调整井和评价井作业无缝连接,”12月19日,有限天津分公司开发部经理李其正告诉记者,“2015年,开发井钻井103口,完井163口,投产203口。调整井全年投产118口,超年初计划10万立方米,连续第五年实现井数、产量贡献双过百。”

2015年,低油价挑战和产能压力考验渤海油田,如何高效、高质建成产能、贡献产量成为渤海油田开发生产一路深入研究、全力攻坚的目标。

一般情况下,探井先行,落实储量,但一般探井完成任务后均会被弃置;开发井则是根据新油田开发ODP或老油田综合调整项目ODP设计的方案实施项目,贡献产能;在开发项目完成、新油田投产一段时间后,油田会再根据地下油藏情况,部署调整井,增加控制储量,进一步挖掘油田潜力。因此一直以来,探井、开发井和调整井各归一路、各行其是。

低油价之下,降本提质压力前所未有,渤海石油管理局借助一体化改革,打通勘探开发生产环节,对探井、开发井和调整井进行了一体化融合。

具体来说,一方面,在油田开发或挖潜过程中,用开发井或调整井进行滚动勘探,落实地下储量情况,如果储量达到预期目标,则该井直接转入生产井,避免了原先单独打探井后因弃置造成的投资浪费,若储量不乐观,则将该井在获取了相应的地质资料后,采取侧钻至其他储层的方式,最大限度的利用已有井段,降低开发成本,实现探井与开发井和调整井的无缝衔接。比如,渤中28/34综合调整项目在不增加进尺情况下,利用开发井滚动评价渤中34-2/4油田东营组和渤中34-1西块1506砂体潜力,新增900万立方米优质储量,在不增加开发投资的情况下落实新增开发井10口,新增可采储量300多万立方米。

另一方面,在油田开发实施阶段,根据开发过程中不断深化的地质油藏认识,在开发过程中部署调整井,在及时高效完善生产井网、高效拿出产量的同时,还通过利用已有船舶、人员等资源实施作业,大幅节约了调整井实施所需的船舶人员动复员费用。如秦皇岛32-6油田综合调整项目,通过整合开发井、调整井资源,避免钻井船动复员3次,节省费用3000多万元。


特别声明

国际石油网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国际石油网无关,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凡注明“来源:国际石油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国际石油网,转载时请署名来源。

本网转载自合作媒体或其它网站的信息,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

微信 朋友圈

相关推荐

更多石油信息推荐 >

图片正在生成中...

关闭

    退款类型:

    01.支付成功截图 *

  • 上传截图,有助于商家更好的处理售后问题(请上传jpg格式截图)

    02.付款后文章内容截图 *

  • 上传截图,有助于商家更好的处理售后问题(请上传jpg格式截图)

    03.商户单号 *

    04.问题描述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