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石油资讯

中石油玉门603岗位弘扬传统做典范

来源:中国石油报

作者:周蕊

时间:2016-01-07

玉门油田公司老君庙作业区603岗位,是集团公司“七字管井法”的发源地,依靠“五件传家宝”实现了井均日产1吨的高水平油井管理,曾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女职工建功立业标兵岗位、集团公司“百面红旗单位”等荣誉。603岗位是第一批中国石油企业精神教育基地。

2015年12月20日,玉门油田公司老君庙作业区603岗位的荣誉室墙上,又多了“2015年双文明先进集体”的奖牌。“老君庙油田已开发76年、井均日产0.5吨油,603岗位管理的油井却能达到井均日产1吨油,且口口井都是‘党员示范井’标准,这两点是603岗位成为样板的关键。”老君庙油田作业区党委负责人说。

“要做就做最好,要做就做典范”,这是603岗位一直秉承的理念。603岗位曾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女职工建功立业标兵岗位、集团公司“百面红旗单位”等荣誉。

除了在集团公司推广的“七字管井法”,603岗位还创建了玉门油田第一口“五好”油井、第一台“五好”设备、第一个规格化井场……当前,诞生于603岗位的“四坚持五过硬”经验正在玉门油田推广。“四坚持五过硬”即:以“坚持团结协作精神,搞好岗位建设;坚持三老四严,认真执行制度;坚持岗位练兵,提高技术水平;坚持科学态度,确保稳产高产;思想作风过硬、油井管理过硬、执行岗位责任制过硬、设备管理过硬、规范化建设过硬”。A班岗位长申莉君指着墙上“自觉从严、传承光荣”8个大字说:“这8个大字激励着我们一代又一代的岗位员工爱岗敬业、迎难而上,在岗位上实现自己的价值。”

1962年,由于抽调人员、设备大力支援其他油田建设,玉门油田陷入产量下降、人员紧缺、设备简陋的困境。玉门石油人克服困难,掀起新一轮开发大会战,603岗位就在这样的情况下诞生了。53年过去了,当年以一套《毛泽东选集》、管井牌、节约袋、小推车、收油桶“五件传家宝”和节约一团棉纱等“十个一”的艰苦奋斗精神起家的603岗位,现在仍以“人人出手过得硬、人人练就绝门技”的光荣传统在玉门油田独树一帜。

2014年中秋节,台湾中油股份有限公司一批“老油人”跨越海峡,重回玉门油田。年近八旬的潘文炎老人来到603岗位,看着一幅幅励志找油的画面,看到一个个荣誉称号,泪如雨下。他说:“老君庙油田和603岗位是台湾石油人心中的圣地,今天能来到这里,此生无憾。”

603岗位不辱使命和荣誉,他们以“三抓实、三坚持”的管理经验,使基础工作和管理水平在传承中提升、在提升中发展,年年超额完成原油生产任务,成为引领玉门油田基层建设的典范。

603岗位以抓实优良传统教育、抓实员工技能提升、抓实群众性技术革新作为管理提升的基础。岗位员工以“人员无失误、系统无缺陷、设备无故障、管理无漏洞”为目标,细化工作流程,每项工作严格执行规定动作,确保至今安全生产无事故。

在603岗位所管辖区域内,油水井资料全准率、抽油机“五率”合格率保持在100%,一类油水井保持在95%以上;井均产量达到1吨,是老君庙油田平均油井产量的近两倍。油水井的高效管理始终是603岗位建设的首要任务,通过细化资料录取,完善单井调整方案;通过细化井筒及地面流程,提高出油效率;通过细化系统效率,降低生产消耗。同时,在传承以摸、碰、蹩、控、调、洗、挤为内容的“七字管井法”的基础上,又探索出看、听、查、测“四字判断法”,持续开展群众性油水井地下分析、“一井一法、一井一案”活动,岗位员工还创新地提出了“五查两不走”的油水井巡回检查制度,实现了油水井全方位、多角度精细管理,使油井免修期延长了10%,油水井利用时率达到98%以上,促进了老油田的精细开发,为探索油田高含水后期开发规律奠定了基础。

作为B班新岗位长,80后王瑞说:“我是听着《我为祖国献石油》长大的,这首歌让我觉得当一名石油工人为祖国奉献石油是那么的荣耀。”


特别声明

国际石油网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国际石油网无关,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凡注明“来源:国际石油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国际石油网,转载时请署名来源。

本网转载自合作媒体或其它网站的信息,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

微信 朋友圈

相关推荐

图片正在生成中...

关闭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