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石化资讯

中石化南化公司降总量调结构库存瘦身

来源:中国石化新闻网

时间:2016-02-16

反复打电话沟通,组织了几场技术交流,设备供应分部负责人李牵伟软磨硬泡近两个月,“搅黄”了一个采购计划,“逼”得技术人员用一张过滤网替代过滤设备,成功解决了废水悬浮物超标问题,节省了9万元资金。类似的故事,在南京化学工业有限公司俯拾即是。

2015年,该公司采取多种措施降低库存总量、优化库存结构,12月末库存资金总额比年初下降了5316.8万元,库存资金、积压物资均大幅下降,优于总部考核指标。

源头控制 严防积压

去年10月,物装中心电仪分部负责人徐建梅发现检修单位提报的一批50套灯具,不符合项目将来的使用要求,及时联系让对方撤销计划,避免了近2万元的物资积压。

“凡是有疑惑的采购计划,我们的业务员都要联系提报人,进行核准或提醒。”该公司物装中心负责人费云平介绍,由于历史原因,该公司的库存结构不合理、占用资金量较大,他们将“加强物资储备管理、防控新增积压物资”作为挖潜提质增效重要内容,作为年度工作重点。

2015年,该公司物装中心按照精益管理的思路,开展了以“降低库存总量,优化库存结构”为目标的持续改进工作。全面清仓查库,结合实际分别确定盘活资产的具体措施;发布《采购指南》,明确几万种物资的采购周期,指导基层单位准确提报采购计划,防止资金占压;加强采购计划审核,超过10万元的采购计划及时提醒,完善积压物资责任单位的考核制度;积极鼓励改代利用;充分利用内网信息平台,按月公布库存物资专项分析、库存6个月以上物资等信息,对可能积压物资预先警告,促进物资管理工作。

去年8月,该公司硫酸装置为排口达标项目提报了一台过滤器采购计划,李牵伟多次组织几家供应商参与技术交流,启发了装置技术人员解决问题的思路,只花200元增加了一张过滤网,省去一台设备采购费用。源头控制取得了明显成效,“去年设备采购费用比上年减少了1.2亿元。”李牵伟说。

储物于商 优化库存

“储物于商、供应商回购是降库存工作的重要举措。”费云平介绍,这项工作虽然难度不小,但是大家克服困难开展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不久前,该公司一批橡胶助剂出口,业务员一个电话,所需的纸塑复合包装袋立即送到现场。即做到了企业零库存,又保证了出口急需。2015年,物装中心根据当期库存结构,分析供应资源环境,研究消耗规律,坚持整合资源、快速响应、公开竞争的原则,开展储物于商工作。结合实际,拟定了南化公司《供应商储备协议》,明确储备清单、质量标准、储备数量、地点、响应时间、交货方式、保质期结算方式等内容。认真选择物资品种,合理落实储备数量。优选供应资源,确定储备模式。逐步从企业自有库存、供应商寄售库存向供应商管理库存为主的储备模式转变。

负责包装物采购的材料供应分部,自去年初就梳理需求计划,列出了钢材、办公用品、包装物、小五金、铁催化剂等18种常用重要材料,选择签订了框架协议的供应商先行沟通,先易后难,经历了多轮谈判和协商,促成了185万元材料储物于商。

2015年,南化公司就25种物资与45家供应商签订了储物于商协议。供应商储备库存金额达到366.2万元,全年使用供应商库存2900.6万元。

转变观念 物尽其用

去年5月,该公司物装中心仓库保管员刘萍,翻看台账发现一批入库多年的机械密封,认真查找原始台帐,确认是烧碱装置的配件。经过刘萍主动沟通协调,这批价值8万元的配件实现改代利用。物装中心及时通报嘉奖,鼓励全员推进改代利用工作。

“改代利用的难度很大,哪怕能代用10米电缆线,我都积极去做。”徐建梅说,改代利用需要克服材料本身存在的尺寸、接口不同;提报计划与实际库存量的差异;ERP系统操作等问题。为实现改代利用,他们曾将一项计划分作三次实施。2015年,材料供应分部根据日常检维修需求、大修、项目计划,对照库存清单,实施线下手工物料平衡,积极与设计、项目管理、需求单位联系,促进改代利用。去年6月,该公司硫酸装置大修,需要更换所有浓缩系统铸铁管。业务员带着装置技术员看了4次库存,终于将一批20年前采购的直径105毫米铸铁管派上了用场。

“真正的困难是观念的转变。”材料供应分部负责人介绍,因为部分积压物资是在国家经济高速发展时期入库的,账面价格高于新产品、质量和性能不如新产品,这是提报计划单位比较难以接受的。“我们反复和大家沟通,公司层面也完善奖励制度,促进工作开展。”

10年前,西门子收购弗莱德并成立了机械传动部,有着20多年从业经验的设备采购业务员罗长银记在了心上。去年春天,一位二级单位设备员提报减速机采购计划,仍按图纸填报弗莱德某型号。他告诉技术员:“库房里备用的减速机就是你们需要的。”价值近万元设备盘活了。此外,设备采购分部积极推进供应商回购,说服供应商回购了86.6万元机械密封。

费云平表示,南化公司降低库存、优化结构工作任重道远,需要从积极转变思想观念、扎实开展设备管理基础工作、持续改进物资采购等多方面全员动手,深入持久地开展工作。


特别声明

国际石油网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国际石油网无关,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凡注明“来源:国际石油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国际石油网,转载时请署名来源。

本网转载自合作媒体或其它网站的信息,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

微信 朋友圈

相关推荐

图片正在生成中...

关闭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