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P112X井打破单点注水增油的思维,依据该井与邻井连通关系,改用大泵提液调流道,日产油水平由21吨上升到58吨。”11月2日,西北石油局采油三厂弱能量井TP112X井应用创新措施后成了高效井,地质技术员谷旭兴奋地说。
打破常规,创新挖潜增油措施,把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坚定不移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新理念落到实处,成为该厂每一名员工的自觉行动。
“我厂管理的塔河托甫台、十区南等5个区块,油藏变化大,如果思维僵化,一味地沿袭传统思维,提质增效是没有出路的。”在如何创新发展研讨会上,该厂厂长任文博说。
TH10297X井为十区南一口注水替油井,生产期间供液不足,产量迅速下降,怎么办?
“继续进行单井注水替油补足能量”“这种传统做法肯定有效,但绝对不是最佳措施,必须站在单元看单井,整体施治。”讨论会上两种意见争论不休。
最终,该井没有实施单井注水替油,而是依据远井区有规模溶洞储集体的论断,实施了大规模高压注水沟通远端储集体的创新措施,结果由能量不足转变为自喷生产,增加储量动用22.4万吨。
TH10432井是十区南TP12CX主干断裂的一口机抽井,投产后不久变为负效井。技术人员进行了精细分析,发现与该井同一断裂带的邻井均高产自喷生产。根据这一发现,他们实施了酸化改造,打通了油藏壁垒,该井由日产5吨上升到50余吨。
今年1至10月份,该厂从单元整体入手,开展注水、注气、优化工作制度等挖潜工作,先后使31口无效井变为有效井,18口有效井变成了高效井,油田折年自然递减率降至16.68%,折年综合递减率降至7.40%,创历史最好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