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海油资讯

技术攻关让中国海油累计节省维修费用近230万元

来源:中国海洋石油报

作者:张思齐 郑江华

时间:2018-11-26

     11月14日,南海西部石油管理局东方作业公司乐东15-1气田透平压缩机A机连续带载运行96小时,压缩机端振动值从检修前的46微米降至18微米,机组各项参数正常。这标志着为期29天的压缩机转子联合维修作业顺利完成,此次自主维修节约成本近30万元。

9月下旬,压缩机A机由于后端轴承振动高停机。经测试分析,转子动平衡被破坏,需要对压缩机进行解体检修。

随即,东方作业公司从所辖各海上装置抽调动力、机械专业技术骨干3人,组成压缩机转子联合检修小组,由乐东15-1气田机械技师王永彪担任转子更换作业负责人,开展压缩机检修作业。

经检查,转子内缸进口导叶腐蚀严重,无法正常使用。如果返厂维修,不仅周期长,还会因为无备用机影响现场生产。检修工作一度陷入停滞。

经多方探讨,王永彪提出用高分子材料对转子内缸进行修复,用高分子材料重塑一道O圈槽。

O圈是一个密封橡胶圈,在转子装配到机橇内时,O圈起到密封作用。由于O圈槽需要承受高压天然气流的冲刷,不仅要有足够的附着力,还要有足够的强度。因此,对于高分子材料是否满足要求,联合检修小组成员心里都没底。

随后,联合检修小组将压缩机故障情况反馈给厂家技术人员,商讨用高分子材料修复内缸的可能性。得到厂家肯定回答后,检修小组紧急采办物料,经过3天的抢修,内缸进口导叶腐蚀部位被成功修复。

燃气压缩机是进口设备,结构复杂,装配精度高,加之厂家技术保密,以往这类设备维修都是依靠厂家技术人员。

核心技术有求于人,势必受制于人。2016年,东方作业公司将动力旋转设备自主维修列入重点攻关工作。

要想修,先得有人。东方作业公司首先从所辖气田抽调技术骨干成立旋转设备维修组,给技术人员“开小灶”,组织他们参加厂家的相关技术培训。

其次,试行动力夜班无人化,逐步将动力人员从常规操作中解放出来,让人员更多地参与到发电机和压缩机故障检修中,致力于打造一支高效、专业的维修队伍。

再次,打破气田间员工的编制限制,抽调技术骨干成立灵活高效的联合检修小组,哪里有难啃的硬骨头,就把这支“精兵”派过去。

两年来,旋转设备维修组先后自主更换2台压缩机内缸和6台透平核心,累计节省维修费用近230万元,逐步走上了压缩机检修“从跟着看,到自己干”的自主化维修之路。

特别声明

国际石油网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国际石油网无关,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凡注明“来源:国际石油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国际石油网,转载时请署名来源。

本网转载自合作媒体或其它网站的信息,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

微信 朋友圈

相关推荐

更多石油信息推荐 >

图片正在生成中...

关闭

    退款类型:

    01.支付成功截图 *

  • 上传截图,有助于商家更好的处理售后问题(请上传jpg格式截图)

    02.付款后文章内容截图 *

  • 上传截图,有助于商家更好的处理售后问题(请上传jpg格式截图)

    03.商户单号 *

    04.问题描述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