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际油企

西北采三:亮剑稠油开采难题

来源:中国石油新闻网

作者:马京林 赵辉

时间:2020-01-08

   面对超深、超稠的油质,西北油田采油三厂通过不断创新掺稀管理与工艺,让稠油开采不再愁。2019年,该厂管理一区对118口稠油井,精细管理,深度优化,有效保障了油井高效生产,全年节约稀油1.2万吨。
  创新前行 敢为人先
  “原油在地下是流动的,但举升过程中,如果不采取相应的措施,随温度的降低,就会逐步变成硬块,就像公路上的沥青,用脚踹不开,用铁锤敲不开。”业内专家这样形容采油三厂管理的稠油井。
  塔河油田的油质从东南往西北方向油质逐步由稀变稠,采油三厂管理一区管理的油井就处在塔河油田西北边缘,稠油井高达118口。我国稠油油藏埋深一般在3000米左右,而管理一区所管的塔河8区、十区南区块的稠油井油藏埋深达6000米左右,原油黏度在20万~1000万毫帕·秒之间,是稠油开采的硬骨头。
  面对世界级开发难题,管理一区以“敢为人先,创新不止”的塔河精神,攻坚克难,探索出了一条全周期管理稠油掺稀生产的方法,让稠油开采不再愁。
  2019年,管理一区稠油开采创历史最好水平,稠油开采掺稀比由1.72下降至1.23,累计增油3475吨,增效1318.64万元。
  创新管理 管好日常
  “稠油开采,关键在降黏,而掺稀是最经济最有效的降黏方法。我们通过创新管理方法、创新设备运行、创新技术工艺,实现了稠油掺稀生产的效益最大化。”管理一区经理宋正聪说。
  掺稀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要根据每口井的地下温度、原油黏度,确定出掺稀量,严格按配比实施,任何环节不到位,都会影响稠油开采效益,要么稠油上返堵塞井筒,要么导致稀油浪费。
  管理一区党政一把手挂帅,成立了掺稀优化项目组,压实责任理念,严格规范掺稀井管理程序,抓实掺稀井工作重点,实现掺稀井全程管控。项目组成员通过日常掺稀井管理,总结出掺稀井全周期管理法,即开井阶段做好“三定”:定掺稀稀油用量,定掺稀方式,定管理方式;生产阶段做好“三控”:控日常,控异常,控现场;关井阶段做好“四保”:保油管,保环空,保泵筒,保管线;焖井阶段做好“两防”:防卡,防返。
  2019年,该区应用全周期管理法,全年累计优化掺稀2431井次,节约倒运稀油6570吨。
  创新工艺 提高效益
  针对掺稀设备老化的问题,2019年,该区及时更新完善了掺稀管网、掺稀罐、稀油输送设施,同时引进应用了掺稀远程自动化调控信息技术。
  他们利用远传调控信息技术,调整掺稀2103井次,平均时效由40分钟降至5分钟以内;检查掺稀流量计189井次,解决阀芯刺大问题55井次,使掺稀比由年初1.72下降至目前的1.23,较往年同期减少稠油上返影响减少11井次,处理井筒减少6井次,节约特车处理费用13.5万元;设计制作“小地罐”,用于泵车掺稀及注水作业,累计使用159井次,全年降低特车费用约300万元;引进“智慧通“掺稀泵,实现掺稀井站无人值守,同时每小时降低掺稀量0.5方。

特别声明

国际石油网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国际石油网无关,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凡注明“来源:国际石油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国际新能源网,转载时请署名来源。

本网转载自合作媒体或其它网站的信息,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

微信 朋友圈

相关推荐

更多石油信息推荐 >

图片正在生成中...

关闭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