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油安全

中原石油工程智能化管理助力井队安全施工

来源:中国石化新闻网

作者:许颖 董鑫

时间:2021-03-25

中原石油工程公司井下特种作业公司巧用现场视频监控回传系统、车辆主动安全防御系统、设备运行状态远程实施管理系统等智能化设备,全面提升公司安全基础管理水平——

“大家看一下,视频中有哪些不安全行为……”3月24日,中原石油工程公司井下特种作业公司安全环保部副主任李成森,利用现场视频监控回传系统,把近一周的视频监控录像作为安全课的课件播放给职工,帮助职工提高安全意识。

百日安全行动开展以来,中原石油工程公司井下特种作业公司巧用现场视频监控回传系统、车辆主动安全防御系统、设备运行状态远程实施管理系统等智能化设备,全面提升安全基础管理水平,消除重大安全生产隐患,安全管理得到了提高。

“千里眼”查隐患,闭环管理织密安全网

“在进行搬迁吊装时,需要在设备两头都系有牵引绳,你们现在只拉了一边的牵引绳,这是不安全行为,请及时改正!”3月23日,井下特种作业公司QHSE监督站站长刘化海在公司生产指挥中心安全视频监控室内,通过大屏幕发现远在千里之外的普光工区试气806队有不安全操作的行为,便立即发出警告。

百日安全行动开展以来,该公司大力使用现场视频监控回传系统,在公司生产指挥中心搭建了监控平台,工作人员通过该监控平台,可以实时观察到公司远在千里之外的所有施工现场及所有高风险作业现场,同时,公司安全管理部门与生产指挥部门紧密配合,充分发挥远程监督、回放督察的作用,发现违章作业的情况及时制止和纠正,确保施工现场安全平稳生产。

同时,该公司坚持“查不出隐患就是最大的隐患”的理念,用“显微镜”找问题,用“放大镜”看问题,该公司各级领导、管理及监管部门与各工程项目部上下结合,采取全面检查与专项检查相结合、日常随机检查与定期检查相结合,单位自查与互查相结合,驻井监督和视频监控相结合等方式,对每个基层单位、每个施工现场、每台设备设施进行全方位、拉网式、不间断地巡回检查,实行“谁检查谁签字、谁签字谁负责”,做到无盲点、全覆盖,不留死角、不走过场。

车辆主动防御系统,保障车辆安全施工

“我们单位业务多,覆盖面广,压裂车、连续油管车、吊车等重型专项作业车居多,为了提升车辆本质化安全水平,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保护驾驶员生命健康不受伤害,专门为重型专项作业车配备了车辆主动防御系统。”该公司安全环保部负责人邢培银介绍到。

该公司在重型专项作业车的车身安装了6个摄像头,在驾驶室内装上了监控显示屏,保障司机在驾驶过程中无视觉盲区,并且,摄像头具有红外线夜视功能,有助于司机夜间安全驾驶。公司在车辆前后保险杠安装有四个雷达探头,车辆启动和倒车时能够通过雷达对周围行人和障碍物进行探测提醒。

为了防止司机酒后驾驶车辆,公司在驾驶室安装了酒精探测仪,该探测仪与车辆启动装置相连,当检测到驾驶员有喝酒行为时,及时进行报警,并且车辆自动锁死,阻止司机发动车辆。

车辆主动防御系统还具有主动降速功能,在雨雾天视线受阻或者道路崎岖不平时,能够主动刹车介入,当车辆跟车行驶过程中,若发生前车突然刹车时,能够有效防止车辆追尾事故的发生。同时,该系统还有车辆限高报警、行驶偏离警告和纠正的功能,能够有效防止车辆挂线、撞上限高杆等安全事故的发生。

“自公司给重型专项作业车配备了车辆主动防御系统后,实现了车辆安全驾驶零事故,保证了车辆的本质安全。”该公司装备管理部副主任李剑说。

设备实时监控,提升本质安全

“井下特种作业公司是一个集生产、科研、技术服务于一体的石油工程服务单位,主要从事油气水井大修、侧钻、压裂、酸化、试油(气)、测试、煤层气等油气田工程技术服务工作。要确保安全生产,必须有运转良好的设备,而良好的设备管理,也就消除了大多数的事故隐患,杜绝了大多数安全事故的发生。”该公司装备首席专家李立介绍说。

为了提升设备本质安全,该公司研发了设备运行状态远程实时管理系统,对设备进行实时监控,及时了解设备的运行状态。

该公司在重大设备上加配传感控制系统,通过采用M2M(将数据从一台终端传送到另一台终端,也就是就是机器与机器的对话)、GPS和传感技术,实现了公司重大装备在线状态监控、故障诊断和后台大数据分析,彻底改变了人工现场监控的传统管理方式。该系统能够收集分析设备工况、位置信息,监控设备状态,实时故障诊断。此外还借助3G、GPS、GPRS、GIS、SMS等技术,配合嵌入式智能终端、车载终端、智能手机等硬件设施,建立了设备数据采集与分析机制、智能调度机制等。

“设备状态远程实时管理的实现,极大地提高了公司的设备管理水平,通过对设备运转‘大数据’的分析,实现由粗放型向精细化管理的转变,通过精细化管理,可延长设备20%的使用周期,也可以减少40%及以上的设备重大故障损失,还可以大幅减少因故障导致的设备停机时间,为重大项目施工提供可靠的设备保障。”该公司装备管理部负责人袁猛介绍。


特别声明

国际石油网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国际石油网无关,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凡注明“来源:国际石油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国际新能源网,转载时请署名来源。

本网转载自合作媒体或其它网站的信息,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

微信 朋友圈

相关推荐

更多石油信息推荐 >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