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油人物动态

为油品升级“护航”

来源:中国石油报

作者:侯丹

时间:2022-06-10

既是绿色守护者又是创新推动者

汽油质量升级是减少汽车尾气污染物排放的重要措施。从国Ⅲ到国Ⅵ,二氧化硫、碳氢化合物和氮氧化物排放显著降低,我国用十多年时间走完了西方国家二三十年的汽油质量升级之路。

鞠雅娜进行催化剂制备实验。

石油化工研究院鞠雅娜作为催化汽油选择性加氢脱硫技术(PHG)原创团队中的一员,亲历了中国石油自主汽油质量升级技术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发展过程,也见证了中国石油油品质量标准从国Ⅲ到国Ⅵ升级的全过程。

2007年,正值中国石油国Ⅳ标准汽油质量升级技术攻关关键时期,能否开发出中国石油首个催化汽油加氢脱硫技术成为悬在科研工作者头上的一把剑。鞠雅娜勇挑重担,成为催化剂研发负责人。万事开头难,面临建院之初人员缺乏、仪器设备短缺等种种困难,她没有气馁、没有抱怨,在租用的大学实验室内白手起家。

如何在实现深度脱硫的同时减少辛烷值损失,成为技术开发的关键。为解决这一问题,她经常在实验室里通宵达旦地工作,在集团公司高级技术专家兰玲教授的指导下,终于破解了关键核心技术难题,开发了中国石油首个催化汽油加氢脱硫技术(PHG),实现该领域自主技术“零”的突破。

2008年,催化汽油加氢脱硫技术(PHG)在玉门炼化总厂进行首次工业试验。原料复杂、装置老旧,还要面对降雨、暴风等恶劣天气,鞠雅娜和团队成员始终“钉”在现场,只为掌握第一手试验数据。她皮肤晒得黝黑,汗水浸透工装,却不叫苦喊累。经过50多天连续奋战,成功生产出国Ⅳ标准清洁汽油,翻开了中国石油汽油质量升级的新篇章。

在油品标准持续升级过程中,面临更苛刻的脱硫、降烯烃保辛烷值的需要,鞠雅娜凭着创新不辍的劲头,对症下药,解决了脱硫过程中再生成硫醇硫比例高、重复脱硫及辛烷值损失大等一系列问题,实现自主技术不断进步,为中国石油炼化转型升级作出新贡献。鞠雅娜及其团队的科研成果在十余套汽油加氢装置上实现工业应用、年总处理量达870万吨,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先后4次入选中国石油十大科技进展。

特别声明

国际石油网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国际石油网无关,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凡注明“来源:国际石油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国际新能源网,转载时请署名来源。

本网转载自合作媒体或其它网站的信息,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

微信 朋友圈

相关推荐

更多石油信息推荐 >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