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内油企

中油技服以创新深度刷新发展高度

来源:中国石油报

作者:张云普 李晓

时间:2023-11-07

截至11月3日,川庆钻探“旋转导向”技术累计申请专利80余项,其中发明专利66项、实用新型专利15项,并作为中国石油创新精品项目参加了今年的中国自主品牌展览会。

“十四五”以来,中油技服积极构建协同创新体制机制,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着力打造工程技术创新高地,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油气增储上产、降本增效提供支撑。

据中油技服总经理助理张松杰介绍,近年来,我国油气勘探开发主要向深层超深层和非常规两个方向发展。在深层超深层钻探领域,中油技服的技术已经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当前,世界上绝大多数8000米以深的井在中国,四川盆地蓬深6井、塔里木盆地果勒3C井,分别刷新亚洲最深直井纪录和亚洲陆上最深斜井纪录,今年又有2口万米特深井分别在塔里木、四川盆地开钻。在非常规领域,页岩油先导示范区钻井速度基本达到北美先进水平;页岩气钻井提速效果非常好,中深层钻井周期控制在40天左右,深层钻井周期基本控制在100天出头。

经过多年创新发展,集团公司工程技术业务已经形成物探、测井、录井、钻井、压裂5大专业和深层油气、致密油气、页岩油气、老油田稳产、滩浅海和新能源6大类30余项特色技术系列,构建了完整的国产化工程技术产业链,打造了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原创技术策源地。同时,建成了国内最大、专业最全的数智化工程作业支持中心,“智能技服”建设也成为工程技术领域的一张亮丽名片。

科技“含新量”提升企业发展“含金量”。经过长期攻关,渤海钻探公司承钻的克探1井,在塔里木克拉苏白垩系获重大突破,有望开辟天然气规模接替新领域;长城钻探公司突破页岩气套变井井筒重建关键技术,完全应用自主技术在威202H-4井实现国内最深、封固段最长套管内的套管重建;川庆钻探公司完钻国内首口八开井红星1井,开拓了四川盆地勘探新领域,在世界级的施工难度下彰显了雄厚的科技硬实力;东方物探以科技创新赋能高效勘探,完成四川盆地南充三维地震采集项目,创国内陆上规模最大地震资料采集纪录;海洋工程公司发挥首创精神,承钻的葵探1井3套层系均获高产气流,实现了辽河油田深层天然气勘探的重要突破。

近年来,中油技服一体化构建“大市场”,改变了成员企业间单打独斗的局面,初步构建起一体化统筹下成员企业协同共赢的新格局。通过组织各成员企业开展已纳入成果平台的712项成果规模推广应用,今年已实现创新创效15亿元。同时,中油技服积极探索成果价值化评估工作,采用使用许可的方式在技术服务合同中对新技术新产品应用进行定价,科学量化成果的创收创效能力。

特别声明

国际石油网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国际石油网无关,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凡注明“来源:国际石油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国际石油网,转载时请署名来源。

本网转载自合作媒体或其它网站的信息,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

微信 朋友圈

相关推荐

更多石油信息推荐 >

图片正在生成中...

关闭

    退款类型:

    01.支付成功截图 *

  • 上传截图,有助于商家更好的处理售后问题(请上传jpg格式截图)

    02.付款后文章内容截图 *

  • 上传截图,有助于商家更好的处理售后问题(请上传jpg格式截图)

    03.商户单号 *

    04.问题描述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