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油技术动态

国内首批二氧化碳响应型烷基脒表活剂问世

来源:中国石油报

作者:刘英

时间:2024-01-05

□填补国内技术空白

□可实现智能调控

2023年12月24日,国内首批10吨二氧化碳响应型烷基脒表活剂成功问世。这项成果不仅填补了国内该领域空白,也一举攻克了油气田开发用表面活性剂界面活性无法智能调控这一世界级难题。

经检测,活性可控烷基脒表活剂各项指标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标志着中国石油在新一代活性可控型驱油表活剂研发领域保持国际领先地位。

烷基脒由于合成工艺复杂,成本高昂,难以批量生产。2022年,烷基脒定制加工国际市场公开报价为每吨50万元至70万元。为打破这一局面,依托中国石油“活性可控表面活性剂性能调控机理研究”课题,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大港油田滨港公司与天津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等多所高校联手,以智能活性可控表面活性剂为研究对象,开展“产学研用”自主创新。

在已经建立并获得的烷基脒表活剂全链条合成工艺专利群的基础上,创新团队建立烷基脒表活剂全链条合成工艺,研制6种长链烷基脒新产品,自主研发了烷基脒碳酸氢盐、石油磺酸盐以及环烷酸多组分复配技术,创新发展了驱油表面活性剂界面行为智能调控理论,构建了“二氧化碳响应脒基分子开关”分子动力学模型。新一代智能型烷基脒表面活性剂能够通过二氧化碳双向调节驱油体系的界面活性,具有油藏条件下高活性和地面条件下低活性的特性,实现了自发泡、自破乳等智能功能,主要技术指标处于国际先进水平,为油田CCUS-EOR工程建设、低渗透油藏气驱气窜防控、稠油油藏高效开发等开辟了新途径,为老油田提高采收率提供了新支撑。

为了推进科研成果工业化,大港油田滨港公司作为石油工程技术服务企业,抽调10名专家骨干成立工作专班,攻克了合成温度控制难度大、真空度稳定性不够、冷凝系统调节能力差等活性可控烷基脒规模生产的8项技术难题。同时,成功建立中试生产线,并顺利投产,合成产品5釜次,产品收率超过90%,获得了10吨烷基脒目标产品。成功完成了国内首批自主创新吨级产品的交付,实现了技术成果从实验室合成到工业化生产的跨越。

据悉,项目已经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生产工艺,建成了可实现批量生产的智控生产线。今明两年,将重点在大港油田、辽河油田开展试验,全力助力油田稳产上产。具有中国石油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纯烷基脒实现国产化生产,不仅有力支撑了中国石油烷基脒国际市场的开拓,还推动了国内油气田开发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


特别声明

国际石油网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国际石油网无关,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凡注明“来源:国际石油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国际石油网,转载时请署名来源。

本网转载自合作媒体或其它网站的信息,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

微信 朋友圈

相关推荐

更多石油信息推荐 >

图片正在生成中...

关闭

    退款类型:

    01.支付成功截图 *

  • 上传截图,有助于商家更好的处理售后问题(请上传jpg格式截图)

    02.付款后文章内容截图 *

  • 上传截图,有助于商家更好的处理售后问题(请上传jpg格式截图)

    03.商户单号 *

    04.问题描述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