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油相关企业要闻

​省时省钱又省事!吐哈油田这里的油水跟着导航走

来源:吐哈油田公司

时间:2024-04-29

让油水集输走上“高速公路”

“说起原油集输,就好比开车跑长途,同样都是从哈密到鄯善,以前走国道,花费时间长、消耗精力大、成本花费高,但走高速就完全不一样,省时省钱又省事。”一个不经意的比喻却将原油集输流程系统优化的特点和必要性体现的淋漓尽致。

鲁中联合站8座原油储罐在火焰山下错落有致。 姚骅  摄

如果把采出液当成是一辆汽车,从来液进站出发,一路通向外输目的地,这一路怎么走?走多快?加什么油?到哪休息?这些问题似乎是所有开车跑长途的人都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在建设初期,鲁克沁采油管理区主要以“单、短、简、小、串”为主要内容的地面工艺模式进行建造原油管输流程。随着开发规模不断扩大,中途历经3次扩建改造工程,再加上特有的稀油下载流程,虽然是目前公司处理能力最强、规模最大的集输场站,但本非一体化的建设模式让集输流程存在“拼、接、绕”等弊端。

随着油田开发步入快车道,原油含水上升、集输系统效率不匹配等诸多矛盾成为集输系统高效运行的“绊脚石”。只有提高经营能力才能不断增强发展韧劲,鲁克沁油田面临系统运行与油田开发不匹配等诸多矛盾也成为鲁克沁采油管理区多年来一直想要解决的问题。

集稀油下载、原油储输、采出水处理等功能为一体的鲁中联合站。  姚骅  摄

规划流程路线,优选导航推荐“最佳路径”

原油集输系统是鲁克沁采油管理区稠油生产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再加上稠油冷采过程中掺稀流程的存在,让集输系统关键环节在运行管控和动态监测方面压力重重。

为适应油田公司提质增效总形势,鲁克沁采油管理区深入挖掘集输系统优化潜力,以“降投资、控成本、增效益”为目标,围绕“保开发、保生产、保效益”开展各项工作,坚持地上地下一体化优化、系统能力优化、总体布局优化、工艺简化工作思路,大力实施“三优一简”技术措施,统筹利用已建设施能力,控制新增建设规模,降低建设投资和运行成本,从站内来液到脱水分离,再到储罐沉降、大罐放水、原油外输等关键环节进行优化简化,最大程度减低因早期流程合并造成的管线绕行、无效管线等现象。同时,通过加强现场管理,紧盯原油动态运行数据,减少因原油含水不合格、脱出水质差等原因造成的罐车拉运、二次处理等负效工作量,进一步推进标准化、撬装化建设,努力实现增产增效不增线、减人减编减能耗,提高原油集输系统的综合运行效益。

鲁中联合站员工现场根据汇管管线压力调整联合站进液量。  姚骅  摄

开展破乳实验,精准油水分流“高效运行”

随着开采年限增长,鲁克沁油田进入中高采出阶段,采出油水分离困难、原油乳化高、汇管压力大,严重影响原油合格外输和现场设备正常生产,添加破乳剂成为大多数油田提高生产效能的常规手段。如果把稀油破乳看作是洗掉饭后餐盘上的油渍,那么稠油破乳就是洗掉家里抽油烟机里多年积累的块状油泥、油垢,难度不言而喻。

因稠油具有胶质、沥青含量高、密度大、粘度高等特点,导致稠油乳液比较稳定,破乳脱水非常困难,再加上近年来注气吞吐、化学复合驱、泡沫驱等一些上产措施手段,使得稠油采出液成分变得越来越复杂,对破乳剂的选型和现场实施环节要求也是越来越苛刻。稍不留神,就会把站内原本油水分流、高效便捷的集输系统搅的油中含水、水中带油,集输“秩序”瞬间乱成“一锅粥”。

如何让站内集输储罐里的这锅粥一直保持“汤是汤、米是米”,鲁克沁采油管理区提前设立“起泡剂、表活剂、化学复合剂”等一系列“假想敌”,积极与9家高校、厂商开展室内研究,坚定“没有最适合只有更适合”的选型理念,协作完成6种破乳剂选型,不断加快推进配方优化和实验成果扩大,为鲁克沁采油管理区原油脱水工作做好技术基础。

鲁克沁采油管理区二级工程师杨文博正在化验室开展原油破乳脱水实验。  姚骅  摄

完善储罐管理,升级原油沉降“服务区”

“各班组在大罐脱水的过程中一定要严格现场看护,不能擅自离人,要将水彻底脱净,并将每次的脱水量准确上报……”今年一季度以来,为进一步提升储罐现场运行管理效益,鲁克沁采油管理区对大罐放水的工作要求每天都会在早班会和生产例会上提起。

鲁中联合站和玉北脱水站作为鲁克沁采油管理区两个集输大站,为严格储油罐脱水作业,五个运行班组的值班人员深入储油罐区,分别对所各自负责的储油罐进行脱水,做好阀门与设备的管理,并对排污、排水、伴热管网等系统进行全面排查。同时,要求所有当班人员本着“小、大、小”的开阀原则,既刚打开脱水阀门时开度要小,及时观察罐底沉降情况,水量较大时再将阀门开度调大,发现水量变化后及时关小阀门直至关闭,确保大罐防水不见油。

鲁克沁采油管理区还将鲁中联合站1-3号、1-4号、1-5号、1-6号、1-7号储罐作为生产罐单独日常进液、沉降脱水、合格油输送,液体进罐高度区间严格控制在1.1至10.3米区间,满足进液库容和单罐沉降时间的同时,充分利用储罐富余空间,将罐区沉降、集输过程中产生的不合格油和脱水“困难户”进行集中收集,然后通过加热后添加破乳剂进行单独处理,有效解决“一滩水影响一罐合格油”“一汪油污染一罐处理水”的现象发生,确保储罐动态运行高效、稳定。

鲁中联合站微燃机现场,东区采油中心党支部书记现场检查机组运行安全情况。  姚骅  摄

践行低碳转型,改造能耗结构“油电混动”

经过二十多年开发建设,鲁克沁稠油逐渐显现出综合含水高、用能成本高、用能单耗高的“三高”症状,这也是油田开发后期常见的“老年病”。多年来,水驱效果的局限性逐步凸显,注气吞吐、化学复合驱等措施手段让稠油开采的躯壳越来越臃肿,如何“塑体健身”?

2023年年底,一台微燃机的成功投运在火焰山下成功打开了一扇窗。这台设备目前已累计运行2000余小时,供热量达到1500千瓦,年可节约天然气用量168万立方米,平均日发电量7000千瓦时左右,这一连串的数据标志着鲁克沁采油管理区在低碳转型、能耗结构优化、新能源发展布局等方面取得一定成效,成功进入原油生产“油电混动”新道路。

为进一步扩大绿色低碳发展成果,鲁克沁采油管理区重点围绕提质增效项目开展研究论证,高效完成微燃机技术稳定、自控操作等方面的改进,为脱水站新建微燃机组完善优化各项技术指标,同时完成了火炬盘管加热的最终论证,目前已进入设计复核阶段,有望为鲁克沁采油管理区热电联用开创更加广阔的应用空间和成效。

鲁中联合站技术员在春季沙尘天气下巡检,确保极端天气下集输系统有序运行。 姚骅  摄





特别声明

国际石油网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国际石油网无关,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凡注明“来源:国际石油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国际新能源网,转载时请署名来源。

本网转载自合作媒体或其它网站的信息,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

微信 朋友圈

相关推荐

更多石油信息推荐 >

图片正在生成中...

关闭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