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燃料油行业动态
来源:中国石化
时间:2024-09-27
你坐过用“地沟油”当燃料的飞机吗?
还没感受过的不急
越来越多的航班要用上了!
最近
小石头看到一则消息
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国民航局启动
全国可持续航空燃料(SAF)应用试点
根据试点工作安排
9月19日起,国航、东航、南航分别从
北京大兴、成都双流
郑州新郑、宁波栎社机场起飞的
12个航班
将正式加注可持续航空燃料
此次试点分两个阶段实施
第二阶段为2025年全年
参与单位将逐步增加
可持续航空燃料(SAF)
也被称作生物航煤
是生物燃料中的一种
全生命周期减排效果显著
可与现有航空器和民航基础设施良好兼容
被认为是减少航空碳排放的最佳方式之一
生物燃料
以动植物油脂等为原料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餐厨废油生产国
生物燃料的应用
为“地沟油”变废为宝创造了机遇
▲餐厨废油、工业级混合油、生物柴油和生物航空煤油样品。新华社/摄
今天小石头和大家聊聊
中国石化和生物燃料的故事
中国石化x生物航煤
自2009年起,中国石化在生物航煤领域的研究已有15年。
用“地沟油”作为原料生产生物航煤,最大的难点在于地沟油含有大量的脂肪酸类化合物,其含氧量高,氧分子直接影响炼化装置催化剂的活性和稳定性。
为此,中国石化自主开发了专用催化剂和工艺,2022年,中国石化镇海炼化建成了我国首套生物航煤工业装置,实现了规模化生产。该套生产装置年加工能力10万吨,若满负荷运行,一年基本能消化掉一座千万人口城市回收来的“地沟油”,每年减排二氧化碳约8万吨。
生物航煤发展前景广阔。相比传统航煤,生物航煤的全生命周期可降低50%以上的碳排放量,已成为全球航空碳减排的主要方向。以目前我国每年3000多万吨的航煤消费量计算,如全部以生物航煤替代,一年可减排二氧化碳约5500万吨,相当于植树近5亿棵。
一直以来,中国石化都在积极推动生物航煤等可持续航空燃料的研发和应用,引领我国生物航煤发展,带动全产业链向绿色低碳转型。
△ 2009年中国石化正式启动生物航煤的研发工作。
△ 2013年4月加注中国石化生物航煤的东方航空空客320型飞机成功试飞,标志着中国成为继美国、法国、芬兰之后第四个拥有生物航煤自主研发生产技术的国家,中国石化成为亚洲首家拥有生物航煤自主研发生产技术的企业。
△ 2014年2月中国第一张生物航煤生产许可证落户中国石化,我国生物航煤也因此正式迈入产业化和商业化阶段。
△ 2015年3月中国石化生物航煤完成首次客运商飞,中国成为世界少数几个拥有生物航煤自主研发生产技术并成功商业化的国家。△ 2017年11月完成首次客运跨洋飞行,进一步推动我国在生物航煤的商业化应用进程。
△ 2022年5月通过可持续生物材料圆桌会议RSB认证,这是我国生物航煤产品获得的首张全球可持续性认证证书。
△ 2022年12月完成首次货运国际飞行,开启了可持续燃料绿色航空新里程。
△ 2024年3月中国石化与道达尔能源公司签署协议,将共同生产可持续航空燃料。
△ 2024年6月国产商用飞机首次加注生物航煤,并试飞成功。
中国石化x生物柴油
“地沟油”不仅能“上天”
生物柴油还可以作为
汽车和船只的燃料
“上天入海”
B5柴油
是餐厨废弃油脂制生物柴油(BD100)
与普通0号柴油
按比例混合而成的绿色能源
与传统柴油相比,生物柴油具有环保性能好、原料来源广泛、可再生等特点,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车友认可和信任。
2013年,上海市科委启动《餐厨废弃油脂制生物柴油混合燃料在柴油公交车的示范应用》课题,生物柴油开始应用于示范型公交车和试点环卫车辆上。在此背景下,中国石化率先表态承接生物柴油这项低碳环保工程,中国石化上海石油成为全国首家B5柴油规模应用企业。
2018年,上海石油完成中国石化首个企业版B5柴油质量管理暂行规定的编订,确定经营全过程的计量交接和质量管理模式,确保各环节管理有章可循。
2021年-2023年,上海石油参与研究和制定B10柴油团体标准的制定。2024年,上海石油生物柴油项目获评上海减污降碳优秀案例。
截至目前,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共有B5柴油加油站点250余座,覆盖上海13个行政区域,累计加注B5柴油260余万吨,协助消化餐厨废弃油脂制生物柴油9.8万吨,降低碳排放约35万吨。
此外,为进一步落实国家能源局生物柴油推广应用试点工作,今年以来,中国石化完成了一系列生物柴油水上加注示范。
中国石化燃料油广东公司联合科研团队,在广东穗南水上加油站完成B5生物柴油的水上加注示范,试航项目的圆满完成标志着中国石化在国内内河航运领域率先完成B5生物柴油的水上试点示范。6月,燃料油青岛新能源公司陆续与10家生物柴油企业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未来
中国石化将继续推动
生物燃料的研发和应用在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
推动生物燃料全产业链的完善
带动全产业链向绿色低碳转型
国际石油网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国际石油网无关,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凡注明“来源:国际石油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国际石油网,转载时请署名来源。
本网转载自合作媒体或其它网站的信息,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
图片正在生成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