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油藏工程

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勇于说不,解封地下近亿吨油藏

来源:中国石化胜利油田

时间:2025-04-16

1994年

一扇实验室的门在胜利油田悄然推开

三十年间

采收率试验室从零起步

创新发展出一系列化学驱油技术

撬动8000万吨原油产量

用科技“解封”地下油藏

1、不可能?不,可能!

三十年前,外国专家断言:

“胜利油田高温高盐,

根本不可能搞化学驱油。”

面对质疑

采收率试验室团队逆流而上

用三十年时间交出了一份硬核答卷

关键核心技术

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

靠的是一代接着一代的

执着追求和创新奋斗

01、理论突破:创新发展“驱油剂加合增效”理论,形成聚合物驱、二元复合驱等特色技术。

02、技术攻坚:攻克高温高盐油藏采收率难题,释放超1亿吨化学驱资源储量。研发的海上油田三次采油提高采收率技术在埕北22F平台应用后,日产油突破1000吨,累计增油78.5万吨。

03、荣誉见证:2项国家科技进步奖、1枚中国专利金奖。

2、顶尖人才靠天选?不,人定胜天

采收率试验室团队中

党员占比70%

成员先后创新发展

3项化学驱基础理论

攻关形成7项化学驱特色技术

团队中60%的科研人员

走上更高层次的工作岗位

这么多顶尖人才

难道人人都是天才吗?

顶尖人才并非天选之子

而是系统育才后的水到渠成

01、“双培养”机制:让35名党员从科研骨干中成长。

02、“三鹰”计划:以“雏鹰、飞鹰、雄鹰”为主要内容的人才培养计划,差异化设置培养课程,把科研人员培养成专家型人才。

博士后石静不仅是创新团队的骨干成员,自己也带领基础理论研究博士后团队,解决了耐温抗盐驱油剂结构精准高效设计、普通稠油油藏原油启动与运移难等一系列问题。

03、跨专业师徒结对:通过“项目+人才”培养机制,配备不同专业“雄鹰”带领“雏鹰”。

3、科研只能成功?不,允许失败

在采收率试验室

失败是创新的必经之路。

他们用“宽容失败”作养料

点燃“创新之光”

所谓禁区

不过是等待被创新之光照亮的地方

01、容错机制:明确6类科技创新免责情形,鼓励大胆创新。

非均相驱油体系实验项目组连续3个月做了40多次流程试验,设计的10个实验方案里有8个不成功。项目组不但没受到批评,还因为实验中“严细实”的作风和锲而不舍的精神得到了鼓励。

02、全链条转化:建立“室内研究-现场试验-工业化应用”模式,研发的系列技术入选油田“十大技术品牌”。

03、成果突破:2024年,油田化学驱年产油324万吨,连续23年保持占油田年产油量11%以上。

从陆地到海洋、从高温到特高温

每一步跨越都承载着团队的创新和坚守

当化学驱技术唤醒沉睡的油藏

那是科研工作者坚守与热爱的最好见证

三十年间,他们将“不可能”变成“胜利方案”

用热血与思想碰撞

照亮了化学驱技术的禁区

特别声明

国际石油网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国际石油网无关,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凡注明“来源:国际石油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国际石油网,转载时请署名来源。

本网转载自合作媒体或其它网站的信息,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

微信 朋友圈

相关推荐

更多石油信息推荐 >

图片正在生成中...

关闭

    退款类型:

    01.支付成功截图 *

  • 上传截图,有助于商家更好的处理售后问题(请上传jpg格式截图)

    02.付款后文章内容截图 *

  • 上传截图,有助于商家更好的处理售后问题(请上传jpg格式截图)

    03.商户单号 *

    04.问题描述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