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油观察

海洋与石油:快速发展的我国海洋石油工业

来源:《探寻我国海洋石油》

作者:崔茉

时间:2009-06-23

    2001年,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宣布:在渤海海域发现了我国目前最大的海洋油田——储量为6亿吨的蓬莱19-3油田。此后在渤海又相继发现了一批储量超过一亿吨的海洋油田。

  渤海油田群的发现,离不开海洋石油科技人员勘探思维的创新和高新科技的应用。上个世纪60年代,海洋石油人就已经踏入了渤海这片蓝色的国土,然而30年的努力,他们只发现绥中36-1一个储量在5000万吨以上的油田。

  难道渤海就真的没有大规模油气储藏吗?海洋石油科技人员不相信这种观点。

  从理论上讲,渤海是华北沉积盆地东部的一部分,在盆地西部陆地,分布着胜利、大港、辽河等大型油田,它们都是在距今6500万年前开始沉积形成的“下第三系地质构造”中发现的。但是从1965年至1995年,几代人对渤海海底“下第三系地质构造”进行的勘探,并没有找到更多的大型油气田。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海上高分辨率地震勘探技术” 等高新科技在地质勘探中的应用,使海洋石油科技人员能够更深刻地认识渤海海域的地质构造,并且提出了新的油气成藏理论,进而果断地决定把勘探重点,从渤海海底的“下第三系地质构造”,转移到距今2400万年时开始形成的“上第三系地质构造”上。

  理论上的突破,带来了丰硕的成果,近几年来,在渤海“上第三系地质构造”带上,石油人先后发现了10个大型油气田和一大批中、小油气田。

  但是,渤海油田多数属于石油黏稠度很高的稠油油田,开采难度很大,针对这种情况,科技人员研发出多种科学技术。

  优快钻井技术,是使用一次下钻可以打完一个井段的高速无损钻头和随时测量井下方位、随时纠偏的随钻测井技术的结合,使得钻一口井从50多天缩短到2天半。在歧口17-2油田采用的大位移钻井技术,在一个石油平台上可以钻成4口大位移定向井,有效地开发相临4公里的边际油田。这种技术的应用,即节省开支,又提高了经济效益。预计到2005年,渤海油田可以成为年产原油2000万吨的大型海洋油田。

  目前,我国海洋石油工业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渤海、东海、南海西部、南海东部等四大海洋石油基地,2001年生产的石油和天然气,折合油气当量2329万吨,约占全国石油产量1.5亿吨的1/6左右。

  石油和天然气是我国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能源,今后,以蓬莱19-3油田为代表的渤海海域油气田群的投产,将成为我国石油天然气产量新的增长点。而海洋石油科学技术的发展,必将促进我国石油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特别声明

国际石油网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国际石油网无关,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凡注明“来源:国际石油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国际石油网,转载时请署名来源。

本网转载自合作媒体或其它网站的信息,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

微信 朋友圈

相关推荐

更多石油信息推荐 >

图片正在生成中...

关闭

    退款类型:

    01.支付成功截图 *

  • 上传截图,有助于商家更好的处理售后问题(请上传jpg格式截图)

    02.付款后文章内容截图 *

  • 上传截图,有助于商家更好的处理售后问题(请上传jpg格式截图)

    03.商户单号 *

    04.问题描述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