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油技术动态
来源:中国石油网
作者:张峰 闫娟
时间:2021-03-31
截至3月30日,由长庆油田持续研发打造的油井智能间开工艺技术,已累计在生产现场实施作业2089口井,在确保油井安全平稳运行、产量不降的基础上,平均单井泵效提高了20%,系统效率提升了3%,节电率达50%以上。
长庆油田所开发的鄂尔多斯盆地属于“三低”油气藏,受先天地质条件影响,单井产量相对较低,油井在生产过程中会间歇出液,造成泵效下降,产生无效能耗,严重制约油田效益建产。若对数以万计的类似井实施智能间开技术,实现规模化应用,对于油田实施低成本战略,实现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
长庆油田科研技术人员联合各采油单位、高校,针对传统间开技术存在的劳动强度大、间开制度不科学、间开执行易受天气和地貌限制等问题,结合采油单位生产实际,深入生产一线专题调研,结合盆地油藏特征、油井出液特点,明确了在保产量的基础上,努力挖潜提升泵效、系统效率和管理效率,促进节能降耗的研发思路。科研人员重点开展油井间开理论研究,建立了地层渗流模型和产能预测模型,首创“油藏渗流模型”与“井筒多相管流模型”相结合的间开制度理论方法,为挖掘油井潜能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同时,结合长庆油田数字化建设生产实际,科研人员持续攻关实验,自主研发了“智能间开控制柜”“油井间开智能管理系统”等多项关键软硬件系统;并形成了“云计算智能间开”“边缘计算智能间开”“移动4G定时启停”等三种间开模式,此模式可根据各采油单位不同区块单井特点,灵活实施间开,提效降耗明显。
目前,长庆油田研发的油井智能间开系列技术,为油井精细化管理、智慧油田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此项技术具有较强的可移植性,适用于国内其他低渗透油田推广应用。
国际石油网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国际石油网无关,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凡注明“来源:国际石油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国际石油网,转载时请署名来源。
本网转载自合作媒体或其它网站的信息,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
中国石油长城钻探 3小时前
中国石化沧州炼化公司 3小时前
吉林油田 3小时前
图片正在生成中...